顯示具有 世界音樂(Música Universal)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世界音樂(Música Universal)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

第陸拾部、現代世界音樂女皇

Ishtar 是一位在西元 1968 年出生於以色列(Israel)的傑出女歌手兼作曲家,這位本名為 Eti Zach 的 Ishtar,擁有著分別來自埃及與摩洛哥的猶太人血統雙親,她本身憑藉著那非凡的音樂造詣,在年僅十五歲時就已經在地區性的夜總會參與演出,再加上從小就在阿拉伯與猶太人文化濃厚的國度長大,使她的音樂作品常常充滿著濃厚的中東色彩,她也一直努力地嘗試將這種迷人的東方音樂重新混音出新的風格,在她的歌曲中也時常以多種不同的語言吟唱,包括了阿拉伯語、希伯來語、西班牙語、法語和英語,這使她為自己在世界音樂(Música Universal)的殿堂裡打響了名號。

在 Ishtar 的音樂創作中,最著名的不外乎是由她所親自領軍的 Alabina 樂團之演出,這是她親自跟另一個法國吉普賽樂團 Los niños de sara 所合作創立的,他們將那迷漾的阿拉伯與希伯來風格音樂,融合上吉普賽風味濃厚的佛朗明哥式倫巴(Rumba Flamenca)歌曲,讓兩大擁有相同淵源但是卻分離千年之久的古老民族之音樂,重新交會而綻放出迷人的光輝。關於佛朗明哥式倫巴(Rumba Flamenca)這種音樂風格之介紹,可以參考本格的另一篇文章:《第拾伍部、當佛朗明哥遇上了倫巴》

【註】:吉普賽人的祖先最早是發源自印度北方,經由阿拉伯半島到埃及與北非後,渡過地中海遷徙進入歐洲,因此他們跟中東地區的民族有著相當深厚的淵源。在西班牙語中,「gitano」(吉普賽人)這個字是從「egypto」(埃及)所變音演化出來的。

然而,在 Ishtar 較為後期的音樂創作裡,仍有許多是以中東風格為主,但是卻混合上其他各種不同音樂元素的歌曲,包括了嘻哈、搖滾、電音等風格,這些作品反倒是比較沒有吉普賽文化風味。首先下面跟各位分享的這幾部 MV 短片,就是她在 Alabina 樂團的音樂作品,其風格都是屬於吉普賽風格的中東歌曲:


Yalla bina, yalla


Tierra santa (聖地)


Salam alikom


Ya moustafa


接下來的這首是 Ishtar 個人演唱的一首歌曲,是首年代相當久遠卻非常經典的希伯來語歌曲,其歌名「Ima」(伊瑪)在希伯來文中是「母親」之意:


Ima


最後的這幾部 MV 影片是在 Ishtar 的歌曲創作中,將濃厚的阿拉伯式風格音樂,融合進了多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元素而成的作品,這部份的歌曲就比較沒有明顯的吉普賽風味:


Cest la vie


Comme toi


Ragga boom


Habibi sawa


Daf hadash


★本文章之影音短片乃連結自YouTube網站以供欣賞,更多關於該樂團之相關資訊,敬請前往其官方網站:
http://www.alabina.info/

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

第肆拾貳部、墨西哥悲情歌后

Lila Downs (莉菈‧璫絲)是一位在西元 1968 年出生於墨西哥的女歌手,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半的時間是在美國度過,也曾經在明尼蘇達州大學取得人類學的學位,從地方夜總會演唱成名的她,其音樂風格橫跨多種不同民俗音樂,從 Tango(探戈)、Cumbia(滾比亞)、Mariachi(瑪里亞契)一直到各種中美洲古文明色彩濃厚的音樂都有,堪稱是近代世界音樂的重要人物之一,也曾經在一部著名的好萊塢拉丁電影「Frida」(揮灑烈愛)中穿插獻唱,她也曾因該首歌曲而被提名奧斯卡年度最佳原創音樂獎,以下就跟各位分享幾部她所演出的影片。

首先這段影片就是她在電影 Frida 中所演出的片段,該歌曲名稱為 Alcoba azul (藍色的臥室):




底下這段則是她和另外一位女歌手 Eugenia León 所合唱的歌曲 La bruja (巫婆):




底下的幾部則都是她在各地的演唱會實況以及網友製作的 Photo MV 影片:


Agua de rosas (玫瑰之水)


Naila (奈菈)

♥關於本歌曲之原文歌詞與中文同步翻譯,煩請參見本格之另一篇文章《經典拉丁:Naila》

El feo (醜陋)


El pescador (漁夫)


La llorona (哭泣的女人)


★本文章之影音短片乃連結自YouTube網站以供欣賞,更多關於該藝人的相關資訊,敬請前往其官方網站:
http://www.liladowns.com/

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

第參拾參部、西班牙風趣老歌手

Peret (貝雷)是一個本名為 Pedro Pubill Calaf 的老派西班牙歌手,於 1935 年出生在西班牙的巴賽隆娜(Barcelona)的吉普賽歌手兼作曲家,他所創作的許多歌曲都曾經被無數的後生晚輩翻唱過,他曾經在 1974 年時代表西班牙出賽 【Eurovision Song Contest】 ,在 1992 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他也有現身演出,更素有「加泰隆尼亞倫巴之王」(El rey de la rumba cataluña)的封號,是在西班牙樂壇相當具有影響力的藝人之一。

Peret 的音樂大體上是屬於一種稱為「加泰隆尼亞式倫巴」(Rumba Cataluña)的風格,這是一種由來自古巴的倫巴(Rumba)融合上加泰隆尼亞地區民俗音樂而成之一種獨特的曲風,但仍有部份歌曲是帶有濃烈的現代佛朗明哥(Flamenco Moderno)氣息。關於現代佛朗明哥這種音樂風格敬請參閱本格的另外一篇文章《第壹部、來自西班牙的漂亮寶貝》,在此就跟各位分享他的幾部 MV 精選集:


Jalamandrú (哈拉曼德路)


¡No estaba muerto! (人還沒有死啊!)

♥佛朗明哥風味濃厚的歌曲,其歌詞內容則是不改其 Peret 的一貫作風,以幽默搞笑的諷刺性故事為主體構成。關於本歌曲之詳細原文歌詞與中文翻譯,煩請參見本格的另外一篇文章《經典拉丁:¡No estaba muerto!》

Xaví (女孩)

♥這是一首 Peret 在早年時所創作的一首非常獨特之歌曲,從歌曲名稱到歌詞內容全都是以吉普賽語(caló)寫成的。

Es preferible reir que llorar (寧願笑也不要哭)


Lo mato (我殺他)


Una lágrima (一滴眼淚)

♥相當有趣的一首歌曲,穿插了各種音樂風格包括探戈、軍歌、西部民謠... 等,算是一種音樂大雜膾樂曲。

Si yo fuera rico (假如我曾是富翁)


Saboreando (陶醉)


★本文章之影音短片乃連結自YouTube網站以供欣賞。

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

第拾肆部、出身法國的拉丁鬼才

這次要為各位介紹的是一位出身於法國的音樂鬼才 - Manu Chao (瑪奴‧喬),本名為 José-Manuel Thomas Arthur Chao 的瑪奴‧喬是個在 1961 年生於法國的首都巴黎的西班牙人,自從他在 1984 年出道以來至今,他的音樂風格一直在轉變著。初期時,在 1987 年時跟幾個同好組成了一個名為 Mano Negra (黑手)的音樂團體,其曲風以大膽又前衛的方式融合了搖滾龐克(Punk Rock)、雷鬼(Reggae)、斯卡(Ska)、以及拉丁(Latin),堪稱是世界民俗音樂混音的拓荒者,其音樂風格影響了無數後來的歐美地區樂團的創作,然而此時其的歌曲大多是以法文為主西文及英文為副。

到了 1995 年時,黑手樂團(Mano Negra)已經正式宣告解散,但是沒多久的時間之後 Manu Chao 又跟幾位當初同在黑手樂團的死黨移師至西班牙的馬德里(Madrid)重起了一個新樂團稱作 Radio Bemba Sound System,此時他的樂曲風格有了重大的轉變,首先歌詞改變為以西班牙文為主,僅參雜其他少量的法文及英文,而且曲風融入了大量的美洲區拉丁音樂的色彩(尤其是斯卡和雷鬼)以及少量的佛朗明哥,成為了一種典型的世界音樂(英文:World Music,西文:Música Universal)。在此就跟各位分享幾部他的 MV 精選集:


Desaparecido (失蹤人口)

♥關於這首歌曲的原文歌詞與中文翻譯,煩請參考本格的另外一篇文章《經典拉丁:Desaparecido》

Clandestino (偷渡客)

♥關於這首歌曲的原文歌詞以及中文翻譯,敬請參考本格的另外一篇文章:《經典拉丁:Clandestino》

Me gustas tú (我喜歡妳)

♥關於本首歌曲之原文歌詞以及中文翻譯,煩請參見本格之另外一篇文章《經典拉丁:Me gustas tú》

La rumba de Barcelona (巴賽隆納的倫巴)


Me llaman calle (我是人稱的卡耶)

♥充滿著佛朗明哥色彩的一首歌曲。這是一部描述風塵女郎悲慘命運的西班牙電影「Princesas」之主題曲,歌曲名稱中的卡耶即是電影中一位女主角名字。

Mala vida (歹命)

♥這首歌就是之前 Mano Negra (黑手)樂團時期的作品。

Bongo bong (蹦勾蹦)

♥這也是屬於他早期的作品,歌詞中皆以英文為主,只有在最末一段是法文。


★本文之影音資料乃連結自 YouTube 網站以供分享,敬請前往原作者之官方網站以獲得更多資訊:
http://www.manuchao.net/